一下期末家长会,我讲了啥?
昨天的家长会开成了全年级之最:时间最长、内容最多、讲完最饿。因为饭点早过了,结束的一刻,指针正行至1点20分。
其实作为一位老师,我很理解家长们与会的心情。没有一位家长希望遇上一位啰里啰嗦、自说自话的老师。我也一直提醒自己,在开家长会时,千万不说无用的场面话。希望每一次家长会,都是促进家校合作的最佳机会,而每一位家长,都能切切实实地有所收获。
昨天的家长会之所以开那么久,很大程度上是最后两个版块的时间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。
在学校邀请的专家讲座结束后,各班科任老师依次总结了孩子们本期的表现。在数学老师讲完后,我照例对本期孩子们语文学科的学习作了简单的回顾和总结。之后按照《家校共育合作指南》的要求,总结出孩子们本学期敲书章(班级奖励的“食物链”顶端)排名,并颁发奖励(包括排名暂时位列最末的孩子)。
所有这些常规环节后,就是我打算家重点和家长们沟通的内容:版块一,从12个方面评价孩子们及家长们的本期表现;版块二,暑期安全知识——防溺水知识的重要补充。
这两个版块的用时大大超出我的预期。
拿版块一来说,之所以要从12个方面来评价孩子,就是希望全方位、多角度、立体全面地评价每一位孩子,并希望家长们也能以客观、全面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,在善于发现孩子优点的同时,对孩子现存的缺点不再那么紧张、焦虑甚至苛刻。
这12个方面将全班每一位孩子都包括了进去,并作出了针对性的评价。其中有3个方面我最看重,也花了大量时间来点评;1、专注力强;2、学习态度有转变;3、善良、热心。
第一,在被列为“专注力强”的孩子中,有答问积极的,如小欣怡、小灵儿,也有不喜欢举手答问的,如:小梓涵、小瑞敏、小诗涵,家长会上我重点说的是后者。原因在于很多家长常常将不愿意答问的孩子归为“性格内向”,在他们眼里,性格内向并不是一件好事儿。
我向家长们解释道:第一,孩子在不断发展,要对孩子有信心;第二,每一种性格都有它的优缺点,没有完美的性格,更没有完美的孩子;第三,多看孩子的优点,不拿自己孩子的短板和其他孩子的长处比,教孩子学会扬长避短。
第二,“学习态度有转变”的孩子,恰恰验证了“孩子在不断发展”的观点。如:小书豪、小锦馨、小凡荣等孩子,这些孩子在上学期甚至这学期之初,都是让各科老师头疼的“小话痨”、“小调皮大王”。可随着孩子身心的成熟,家校沟通、合作的加强。这几位“小话痨”的自律性逐渐增强,他们开始愿意接受班级班规的引导,遵守各科老师的要求,不仅自觉维护好课堂纪律,还无形中带动了身边的同学认真听讲。在此过程中,老师和家长及时的鼓励、肯定,使他们的自信心进一步确立,并希望以更好的表现争取到更多的认同,如此良性循环……
第三,重中之重,则是与学习无关,只与个人品质相关,被列为“善良、热心”的孩子。在开始介绍这些孩子前,我给大家讲了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故事:俞敏洪当年创立新东方时,一穷二白,却有一大批他的大学同学——北大的高材生愿意追随他艰苦创业。为什么?他的合作伙伴,昔日的大学同学说:俞敏洪大学四年为我们全宿舍的人一天不落地打了4年开水,跟着这样的人干,我们有什么可顾虑的呢?这说明什么?优良的品质,才是能终身依傍的巨大财富。俞敏洪的踏实、善良和朴实,助他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,到今天,新东方的市值已破百亿美金。
我告诉家长们,我们总是害怕将自己的孩子教得善良,因为害怕孩子长大后会吃亏。但是我们不应将善良和懦弱划等号,更不能将善良和愚蠢划等号。一个善良的孩子,他除了可以和别人一样聪明、果敢,他更富人格魅力,能处处传播正能量,并迅速聚集起身边的正能量,赢得许多别人需要费尽心机也不能争取到的机遇,拥有积极、正面、快乐的人生。
比如我们班级的孩子小欣怡,我在之前的公众号文章《感动瞬间》(4号是小欣怡的学号)中,曾介绍过她“毫不犹豫”的善,在家长会上,我还补充介绍了小欣怡“不怕脏累、及时助人”的善,以及小鑫宇“照顾他人”的善,小林悦“接力助人”的善……
在介绍这些品格优秀的孩子时,我一直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,我控制、控制、再控制,最后还是没控制住。我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谈论这些可爱的孩子带给我、带给班级的无数感动,发自内心地欣赏、赞叹和认同他们的善言善行。
让我感动的是,在整个过程中,没有一位家长对我的“啰嗦”表现出丝毫的不耐烦,大家都听得很认真。在此过程中,美好的童心,善良的言行,也净化着我们成人日益坚硬的灵魂,不再柔软的内心,让我们重新体会了人性的美好。我也期待家长们在会后将这美好的感受传递给七彩豆豆班的孩子们。
版块二“暑期安全知识——防溺水知识的重要补充”缘起几天前我看见的一则新闻,这是前几天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案例,一名4岁的孩子由于“干性溺水”而在离开水后溺亡。这让我想起以前曾经看过的一篇同样介绍溺水知识的文章。之所以要在家长会将这两篇文章,是因为这两篇文章颠覆了我们绝大多数人对“溺水”的常识性判断。
第一篇文章告诉我们,孩子游泳后,即使当时一切正常,但如果有少量水不小心经由气管进入了肺部,都很可能导致孩子在几天后窒息继而死亡。“干性溺水”不同于“湿性溺水”的地方就在于,孩子溺亡的地点不在水里,而在岸上!可怕的是,“干性溺水”的危害就在于潜伏期和隐蔽性,医生表示,“干性溺水”可在人离开泳池后几小时甚至几天后发病,对儿童来说尤为危险。虽然“干性溺水”的发生率只有1%,但在孩子中,这种概率是呈上升趋势的,因为它不像“湿性溺水”那样显性,它的症状还不那么为人所知,所以,更需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。
第二篇文章则指出,很多时候,孩子发生“溺水”时,并不是像我们常人想象的那样会拼命挣扎、上下浮沉,那样家长和救生员可以很快发现和施救。但情况恰恰相反,溺水并不是好莱坞大片里那样充满戏剧性,孩子溺水很多时候是站在水里安静地死去,没有挣扎,没有呼救,头部几乎都在水平面以上,只是身体垂直僵硬,反应迟钝,无法开口,大人就在身边却浑然不知。
两篇文章都提醒我们,在带领孩子开展任何一项活动前,家长都必须有足够的学习和了解,做好相关预案,准备好应对策略。在孩子参与活动的整个过程中,以及活动结束后,家长一定要切记,自己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,自己的孩子,自己一定要用心监管和保护。只有这样,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。
这一版块也同样花了我大量的时间,因为事关孩子的生命安全。每一位孩子,都是家庭的希望,民族的未来,在他们还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时候,都应该得到我们最周全、最细致的保护。
家长会虽然结束了,但对孩子们还有许多的祝福来不及送出。
希望我们的孩子们,都能成长为人格健全、品行端正之人,并平安、健康、快乐地长大。
感谢阅读,与您共勉。
扫描二维码关注“豆豆话吧”